Movie

對話杜琪峰

杜琪峰光臨Toronto嘅「A Century of Chinese Cinema」,於是有幸親眼見偶像導演一面。 啱開始個陣講劇本。佢話佢拍過嘅好電影都冇劇本。「暗戰」冇劇本,「槍火」都冇劇本。都係拍之前先至同幫演員一齊商量場戲點拍。 又講「阿郎的故事」。杜琪峰話最尾個場周潤發部電單車爆炸個場:拍之前個特技同佢講,呢場戲,拍成佐,斷兩隻手指公;拍唔成,斷頸!咁梗係排成嘅啦。第二日個杜琪峰見到個特技,真係繃帶包住兩隻手指公。 當晚係播嘅戲係佢嘅兩部「黑社會」。個主持問佢關於呢部戲有咩值得講嘅故事。杜琪峰惗左下,然之後講,「王天林」。佢話拍個部戲嘅時候王天林係三句臺詞都記唔住。有一次拍場戲有十幾句,拍佐成朝。佢又唔好講佢喔,因為王天林係佢師傅;只可以同佢講「慢慢拍,唔緊要」。杜琪峰話佢個日成個片場搵嘢食﹣「搵嘢塞住把口啊」。 其實,杜琪峰都算個種不係好鍾意講嘢嘅人。同前幾期過來嘅施南生完全不同。有時候佢甚至乎好似不「識」講嘢。第一,佢唔識講英文,需要一個口譯幫助佢同個主持溝通;第二,唔識英文就算啦,但系佢有時好似同個口譯講嘢多D,塊面都唔對住個主持……可能攰佐啦;佢自己都講有jet lag。 我都大膽舉手問佐佢一個問題:點評價「無間道」。杜琪峰話,佢都唔係好適合評價,因為劉鎮偉係佢當年嘅副導演來嘅 。「Good movie」﹣就得咁樣一句。後尾惗下,佢大概係答記者提問答慣了,關於呢D容易被亂寫嘅問題特別小心。佢只係攰啫,又唔傻。

Notes of [Bart Testa on Boat People]

Bart Testa gave a very academic lecture on Ann Hui (許鞍華)’s masterpiece ‘Boat People’ (「投奔怒海」). There are several take-away messages from his talk. Ann Hui started as a director for documentaries, e.g., ‘Under the Lion Rock’ Series (「獅子山下」), ‘The Boy…

Unintended success – 聽施南生講「英雄本色」

I was re-seeing the all-time classic ‘A Better Tomorrow’ (「英雄本色」), and with its producer Nansun Shi (施南生) in the theatre for the TIFF event. Shi was obviously very excited about bringing back this film. After listening to her intro and…

自惭形‘惠’ 自暴自弃 自言自语 自娱自乐

#这是另一个brain dump. 《堕落天使》里, 杨采妮:自惭形秽的“秽”字怎么写?  金城武摇了摇头。  杨采妮:就写惠康的“惠”好了,反正差不多,音同就行了。(对着金城武)听我念,本人金毛铃,又名司徒惠铃,因貌不如人,自惭形秽,自愿将JOHNNY KWONG 先生让给CHARLIE YANG小姐,今后男婚女嫁,各不相干。如有毁约,天诛地灭。好不好? 说人“貌不如人”,还要叫一句“自惭形‘惠’”…… 说起‘自惭形秽’,LTI的新同学弄了个mailing list。刚开始叫什么“LTI吃喝玩乐小分队”。然后过两天我收邮件时发现改名字了… 以下是论坛的说明: 由于受到人民群众的鄙视, 比如”吃OE也算 吃喝玩乐 啊” 吃喝玩乐小分队改名为自暴自 弃小分队。。。。 什么是‘自暴自弃’?其实… 就是自嘲而已……或许有一些无奈啦,或许有一些困惑啦,或许有一些许不爽啦。(比如某同学,”没有目标、追求和女神的日子是很难过的”。) 要排遣种种无奈困惑不爽,一群人可以自暴自弃,一个人就只能自言自语了。 电影界自言自语两大巨头,东邪是王家卫,西毒是Woody Allen。 王家卫的电影像是用显微镜去看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和一个人独处时的内心。鸡毛蒜皮的事都可以跟当时的心情扯上关系。做作,太做作,王家卫式的做作。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什么东西上面都有个日期,秋刀鱼会过期,肉罐头会过期,连保鲜纸都会过期,我开始怀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 - 《重庆森林》 看完《重庆森林》是不是有股冲动要学梁朝伟,对着香皂讲话,对着毛巾讲话,对着整间屋子讲话?这种看似做作式的自言自语,好像不是那么做作。把你自己的想法与心情用“王家卫体”给自己讲一遍,感觉像是HCI里的think aloud:把纠结着的心情讲出来,或许反而纾解了…… 其实“醉生梦死”只不过是她跟我开的一个玩笑,你越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忘记的时候,你反而记得更清楚。我曾经听人说过,当你不能够再拥有,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 – 《东邪西毒》 考过GRE的童鞋应该记得有个经典AW考题 – Spending time alone makes one a…

那時的青春那時的歌

青春如歌。記憶中的青春如同一首隱隱約約而動人心弦的老歌,記得不清楚但總是忘不掉。《陽光燦爛的日子》講述的就是1970年代這個特殊的歷史時期下,那一代人的青春。 儘管我的青春比那個時期還晚了20年,但作為旁觀者依然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那時的孩子們的生活與精神狀態,了解到爲什麽他們與其他年代的人不同,或許進一步可以理解今天的他們。 那時的青春是狂躁的:孩子們不好好上學,沒有受到正規教育;他們每天就是扎堆、玩耍、閒逛,甚至打架鬧事。那時的青春也是無知的:孩子們不了解歷史與時局,不了解國家與世界,也不了解自己的人生。然而,那時的青春也是自由的:至少孩子們放任著自己而沒有去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其實,那時的青春沒有什麽特有之處;只是所有青春的旋律都被誇張地放大甚至扭曲乃至于演奏出的歌曲如此喧鬧刺耳。 影片的價值之處在於以青春電影的方式再現了那個時期的歷史特點,無論對於國人還是世界都是一次珍貴的體驗。

你的家人在那裡 (헬로우 고스트)

影片中主人公直到最後才意識到一路煩著自己的鬼們原來是家人。然後頓時爺爺的相機、爸爸的出租車、哥哥的機器人還有媽媽為自己做的飯……原本很令人討厭的瑣事變得如此溫馨。如此出人意料的結局不禁讓人反思,那種種家人的負擔——好像影片中主人公真實地背在身上一般——是否成為了我們心中主導的觀念。而家人的珍貴親情的價值是否總是被忽略? 主人公因為失憶忘記了家人;而我們呢?是不是連失憶都不用就忘了?主人公自小失去了家人;而我們呢?是不是有家人也像沒家人一般?主人公記起家人時為時已晚;我們呢?是否也會有為時已晚的一天?看完誇張了的影片,似乎應該反思一下真實的人生。 影片本身需要很好的耐性去看。以喜劇為本,而處處暗含著真情,既好笑又好哭,是一部含蓄而有力量的電影。

草根精神與港產警匪片

港產警匪片看多了也不是一無是處。量變產生質變:從“港產警匪片都這樣”到“爲什麽都這樣”。 所謂的“這樣”,就是強調著一種“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鋪路無尸骸”的非正義現象。壞人往往得勢,好人常常失意。黑社會常常逼得警察家破人亡,走投無路,只能用拋開法律投奔正義,跟對方同歸於盡…… 然而就是這樣的反復呈現的情節,能夠貫穿香港電影史近30年之久,從吳宇森的《英雄本色》系列到劉偉強等的《無間道系列》——警與匪的爭鬥一直沒有停息,一直被觀眾接受甚至追捧。香港電影一度,除了星爺標誌性的喜劇之外,也是警匪動作片的代名詞。 爲什麽這個主題如此深入人心長盛不衰——似乎從一開始,港人就很接受這樣的題材?爲什麽呢? 我的猜測還是落入了“草根精神”這個話題。草根精神認為世界是不公的,也是殘酷的;要出人頭地,可以從草根做起,有時也不得不從草根做起。草根精神還認為失敗使我更堅強,逆境幫助我成長——如同石縫的草根,因為是草根,所以不怕風吹雨打人踩狗踏。而警匪片中警察們的窘境,正如草根的處境一般。即便他們如此無助,也沒有未來,甚至出門就會被砍死,但是草根精神支撐著他們,去make a difference,甚至拿自己的草根命去跟敵人拼了,血濺街頭,橫屍馬路,一了百了。我猜,有時港人們最是欣賞這種出身貧賤,敢於拼搏,死不足惜的精神。奮鬥,則有希望,哪怕是他金腰帶而我無尸骸;蜷縮,則無骨氣,莫不成苟延殘喘窩囊一世。我覺得警匪片的悲壯或來源于這種精神的抒發,這與周星馳喜劇中透著悲劇的情懷不谋而合。

溫馨愛情故事剪貼畫

看了《Love Actually》兩次,其中第一次是在飛機上——在顛沛流離的旅途中看這麼溫馨的片子真是讓人唏噓。 概括一下這部片子,我覺得它就是一部溫馨愛情小百科。不講其他,就特別適合節日和家人或愛人看。然而這種片子通常是雙刃劍——跟家人或愛人看很溫馨,自己一隻公看就很揪心。 片子難免會招來俗套的批評——就像聖誕前後商店里的應節貨品一樣。但是作為一件應節貨,它還是有令人稱道之處。基本上,它選擇了“愛”這麼一個中肯的主題,然後招來了幾乎所有英倫人民喜聞樂見的演員,最後,也最重要的是,它以百科全書的姿態鋪陳了一幅相互交織的愛情故事剪貼畫,令人目不暇接,讚歎不已。 這幅剪貼畫里有跨越“階級”的愛情——首相和女僕,有跨越國界的愛情——英國vs葡國,有被跨越于友情的愛情——愛上好友的女友,有辦公室里的愛情,有上下級的曖昧,有特殊場合(咳…三級片…咳)里撮合的愛情,有異想天開的“愛情”——英國佬在美利堅的豔遇,還有明星和經紀人之間的愛——Well,當然是友達以上的“愛”了…… 除了嘆嘆這樣一個聖誕愛情大賞,我們還可以學習很多表達愛情的橋段。最經典的莫過於Mark對Juliet的Storyboard表白了。當然雙方都知道答案是no——這反而使得這樣的場景浪漫之餘更添溫馨,溫馨之餘又頗具悲情,於是令人難以忘懷。Sigh…… 一言概之,這部電影的成功之處就在于這樣一幅內容豐富的溫馨愛情剪貼畫,讓我們體會到愛無處不在。

It’s good to be young and stupid

為了寫這篇影評我第,hmmm……四次看《8 Mile》。每一次看好像去一個熟悉的餐廳吃自己常點的菜一樣。但寫起影評……太熟了反而不好寫。正在發呆時,恰好收到一封郵件,裏面有一句“It’s good to be young and stupid”。咦,這是多麼巧合而貼切的描述啊。 Good、young和stupid——That’s what this movie is all about。 倒敘講起,首先有很多stupid的地方——Rabbit和Janeane的“關係”, Rabbit媽的情人和他一起上高中,一群人開車拿玩具槍射路人,Cheddar真槍走火射自己,Rabbit和Alex在工廠了嘿咻,Rabbit在自己家門口被群毆……這些都有點讓人哭笑不得。 但stupid只是表面的;它的根本原因更多是第二個關鍵字——young。大部份的人物其實都是年輕人,“畢竟too young”。因此罵罵人打打架分分手嘿嘿咻都是很正常的。如果有人想把它提升到種族啊、貧富啊、文化啊這種高層次話題,那麼未免有點做作了。 那麼影片有什麽可以take away的呢?分享一些片段,請自己體會。 1. 當Rabbit跟老工友抱怨Manny老針對他時,老工友說:“Maybe it’s ’cause you keep giving him reason to. Stick to the plan, man. Just do the work…

一條比我小一歲的魚

看《A Fish Called Wanda》總不免想戴上歷史的眼鏡——因為這部電影僅僅比我小一歲。然而看過來,它的獨特之處卻讓它脫穎于同時代的電影,讓觀眾有“穿越”的感覺。 有什麽獨特之處呢? 一是情節之跌宕,或近乎怪誕。僅僅看看遛狗的老太太的遭遇和盜竊自己家的Archie就可以領略這一點。影片的想像力實在太豐富太流暢,觀賞性之強足以掩蓋荒誕的負面影響。 第二個獨特之處,至少我認為,是人物在故事中的出入與穿插。似乎Wanda是一個不動點(所以以之命名?),而其他人物則是來回穿插,此起彼伏,一時半會很難看出誰是贏家輸家。直到最後一幕,Archie才算撂倒了Otto晋升第一男主角。這種人物的來回穿插起伏增添了不確定因素,也提升了觀賞性。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人物的性格、行為設計得奔放大膽。無論是Wanda的喜歡聽外語還是Otto的喜歡吃生魚——這種“大尺度”,當時今日都是很吸引眼球的。 是一部很經典的看英國喜劇必看的作品。